鮮豔的顏色,讓人聯想到《自殺突擊隊》

[紀錄]《活屍大軍》(Army of the Dead)心得

John Yeh
Jun 5, 2021

機緣

之前有看到他們的預告片,超級無敵吸引人!我看到的是:一開始籌劃要進入金庫,開始尋找小隊成員,接著畫面一轉,拿到錢之後開始奮力的殺殭屍,然後以柔焦加上莫名歡樂的配樂跑整場。如此奇妙的轉場讓我開始有了興趣。

簡評

以 10 分制評分的話,我會給 2 分。說實話,一開始的前導我很喜歡,但越看到後來,就給我《天外奇蹟》的感覺一樣:完美的開頭,讓人儲備情緒的前半段,讓人完全出戲的後半段。

不立體地人物描寫

雖然有了完美的開場,但並不代表大家了解小隊成員間的關係,或是他們的個性。

舉例來說,對於主角 Scott 來說,我只能側面覺得他可能是類似於《極速快感》裡頭的唐老大,重情重義,極有家人觀念。但即使如此,我仍然不知道他跟女兒之間的關係如何,因此想要用個「在女兒面前手拭愛妻」的回憶,就說明他想要彌補女兒的情感,以及多麼想要補償他們失去的這段時間,就有點不太夠。

或是郊狼 Lily,不知道她的來歷,也不知道她為何而戰,那她的任何選擇都只會是基於劇情的需要,也只能從基本人性來審視:為何她要為 Martin 掩護真正意圖?為何要偷偷換走頭顱? 為何她最後要掩護其他人而犧牲自己?

在沒有其他可得知的情況下,上述幾個決斷點就無法串起來;或是,從一開始的出場就也沒有說明東西,於是在最後的犧牲也就沒啥共鳴,我甚至會疑惑說「妳嘴上說不了解他們,但拿著女王的頭威脅起來倒是很有把握啊!」

或是女兒呢?也不知為何很關心那個單親母親,不是選擇委託他人,而是要身負險地。我也只在劇中有印象一句:「她們是我照顧的!」

加上她的種種脫隊行為,就只好把它定義為電影中常有的傻子惹事角(很多恐怖電影提議要做傻事的角色),雖然最後活下來了,但也沒有覺得很有價值就是。

可預期的劇情走向

多看過一些同類電影之後,有時候你就會對於「電影劇情」本身有一定的歸納,像是好文章的起承轉合,你似乎會有預感說:「這時候差不多要來個收尾了吧。」「感覺這個人可能會在這時候領便當。」

誠然,這並不是一個完全享受作品的心態,但有時候也就是因為這種套路,有些作品會顯得格外迷人。

像是很特別的敘事手法,諾蘭的《記憶拼圖》,或是對於角色的安排不太留情面,《電鋸人》很多角色都會在很平凡的時候死去,會讓人覺得「哇!這很不太一樣呢!」

但沒有,劇情就是那樣,該出現的就是會出現:「鏡頭轉到你身上了,依照你角色屬性,大概率會死」「死了」「喔」

承接上面的人物描寫,沒有共鳴,也沒有劇情爆點的情況下,後面就是自然地出戲,也許在思考各個細節的合理性,也許在回憶說這傢伙之前做了什麼,也或許,還在期待什麼不同吧。

做得很爛的 B 級片

雖然這是一部爽片,用各種高標去看似乎不合理,但也有簡潔明白的爽片,雖然註定無法登上排行榜,但在看的時候節奏流暢,牽引情緒。

例如像是《從地心竄出》《毀滅倒數 28 天》,我在看的時候也會注意到各種破綻,也許是怪物本身的造型,也許是在吐槽「都這時候了還在想這個!」

但因為將鏡頭只放在幾個人身上,可以深度去描繪幾個人,再加上一些樣板人物的出現,或是經典劇情起伏,你更可以去帶入那個人的心境,最後來個結局,讓你長噓一口氣,大呼過癮!或是胸口鬱悶,感覺有種說不出話的複雜情緒。

從情緒導引的標準來看,這部 B 級片真的挺爛的,很純粹地浪費時間。

--

--

John Yeh

軟體工程師 / 創業者。理性的技術、多樣的國際發展、對影片及小說有豐沛的情感